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奴才與大臣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關解釋什麽是「奴才」, 什麽是「大臣」。容許我小小解釋一下, 以前中國帝皇制度下, 皇帝與大臣互相稱呼有着濃厚的階級觀念。皇帝一向自稱「唯一」, 例如「朕」、「寡人」等等, 而大臣則謙稱自己以代表下級之意。「臣」這字在秦、漢前是庶民意思, 而「大臣」則在君主制下, 代表高級官吏需然「臣」代表了屈服、役吏的意思, 但以現代人角度, 「臣」一字的解釋, 總比「奴才」來得高層次一點。「奴才」一詞的出現, 是在清朝開始, 所有大官貴人, 在皇帝面前, 全部自稱奴才, 讓君主制階級觀念更加明顯。

古時苟子寫了一篇叫「臣道」的文章, 導人如何唯臣之道, 敎臣者如何為以大局為重, 以國家為先。至於清朝時, 奴才除了服從外, 似乎沒有什麽文章去導人以社稷為重之説。 所以從現代人角度去看, 臣者多以大局為重, 而奴才者則以主子為重。

在現代, 無論什麽主義的社會, 這種「君主制」仍然存在着。尤其在一間公司裏, 上而下的溝通方法, 就係其中種體現。無論系統上是否君主制」, 老細同下屬之間的互相溝通, 往往製做出這種階級觀念及運作方式。

首先, 不反對企業有這制度或觀念, 因為一個企業要成功運作, 是絶對需要靠一少撮能幹的領導者帶領絶大部份人走向成功之路但相反, 則吃力不討好。正因如此, 一個企業, 必須懂得分辦誰是領導者、大臣及奴才。因為弄不清楚, 公司的命脈及成敗, 便由此而有着不同的結局。

要成為領導者不難, 但要成為成功的領導者, 帶領着無論小組或公司, 都可以為整個團體走成功的人, 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其中, 懂得如何分辨奴才與大臣, 正正是作為成功領導者必須懂得的基本條件。 就算作為團體成員, 懂得分辨他們, 基本上可以幫助你了解這個團體是否值得你加人, 因為一團體內, 只有奴才而沒有能幹的大臣, 往往表現了該團體領導者(老細) 的質素;而老細質素機乎可以看得到將來團體的成功與否外, 也代表了你將來在團體内的生活環境及質素

分辦他們, 不一定大事大非才可以看得到, 從生活小事中, 往往比在工作中看得更清楚。例如大吹大虚的人, 無論什麼事情都
喜歡同輩及下屬的認同, 就算稱讚别人也要提及自己, 因為他們的存在感就只有吹虚中得到。每每有多少成功, 固然要無限放大自己的英明神武不在話下, 當遇到失敗時或事情不理想的時侯, 就必定怪罪於别人。在企業團體中, 這種人基本便是奴才, 因他們的目光短淺到只能看到主子的面色, 「大局」這些東西, 他們根本不知道在哪裏。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方向或決定, 他們除了「嘻呵吓唏」外, 根本半點有用的提意也沒有。所以跟隨奴才的人, 就只有奴才和其他奴才!! 至於大臣, 也有分忠臣和奸臣之分, 奸臣以自己利益行先, 好則只有「份内事」, 差則就會利用時機找更多着數。至於忠臣就小之有小, 有則他們生活相對比較辛苦, 因為他們正正要游走在奴才及奸臣之間來顧存大局。

作為一個領導者, 會不喜歡奸臣的存在, 因為他們會直接影團體的利益。但是作為一個領導者就更痛恨奴才的存在。因為雖然奴才不會一下子吃掉團體的利益, 但他們亦没有力保護團體之餘, 卻把唯一難得及有價值的忠臣也趕走, 那麽團體利益就因此而受損, 最终滿朝奸臣、食客及奴才, 結局可想而知。

如果不先趕走奴才, 在「去奸臣」的過程中, 只會事倍工半。因為奴才根本没能力做到任何事情。當然話説回來, 團體文化是由在上者建立出來。一切關鍵始於領導者的決定, 或者在於參與者是否成為成功的一份子論如何, 擴大自己眼光, 以目標為本, 加强自己洞察力, 由己決定自己是什麽人, 而不滿足於阿谀奉承之中。以大局為重者, 才是好領導、大忠臣也。



Loyalty的圖片搜尋結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車位投資真係值得?

  「車位出售,位闊易泊,非住户可以租用,可自由買賣,售150萬」(管理費$260) 哩個車位如果要買有兩個方法, 就係1) 按揭 2) 一炮過 Cash! 用方法一, 當估足價上會, 首期要俾6成, 即大約90萬, 利息最好嗰間係 P-3.1% 即大約 2.15%~ 15年期,...